TEL:0551 -

62628202

62629343

地方文件

经典项目

子级栏目

【合肥市】2021 年全市建筑节能与设计科技工作要点

2021 年全市建筑节能与设计科技工作要点

2021 年全市建筑节能与设计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贯彻落实“创新、协调、 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的新发展理念,围绕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和市 委市政府有关城乡建设工作统一部署,充分发挥勘察设计与技术 创新对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,支持勘察设计行业转型 升级,加大建设领域新技术应用,大力发展绿色建筑、装配式建 筑和绿色建材,提升建筑节能和建筑能效水平,为“十四五”规 划开好局、起好步。

一、工作目标

全市绿色建筑竣工面积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达到 85%;全市 建筑节能标准设计执行率和施工执行率达到 100%;城镇可再生 能源建筑应用比例达到 65%以上;完成 70 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能 效提升建设;新增 20 个公共建筑能耗监管项目;支持 10 家以上 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晋升甲级资质;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 力争达到 20%;力争有 7 家企业产品通过绿色建材认证;制定施 工图数字化成果交付办法;研究制定推进工程应用 BIM 技术政 策;开发工程勘察监管信息平台,升级数字化联合审图信息平台, 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省内领先。

 二、工作任务

(一)加强勘察设计行业管理

  1. 全面贯彻《关于落实主体责任推进工程勘察设计高质量发 展工作的通知》。严格按照通知要求落实建设、勘察、设计单位 企业责任及审图机构审查责任。推进工程勘察监管信息平台建 设,推行勘察设计人员实名制管理,升级数字化联合审图系统, 做好勘察设计相关管理工作要求与工程建设云平台衔接。

  2. 落实属地行业监管职责。县(市)区、开发区城乡建设主 管部门应明确工程勘察设计管理部门和人员,对建设、勘察、设 计等单位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情况实施日常监管和监督检查,依 法处理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,并记录勘察设计企业的不良行为信 息。

  3.  加强勘察设计事中事后监管。根据市城乡建设局“双随机, 一公开”工作计划,组织开展房屋建筑和市政(包括轨道交通) 工程勘察设计市场与质量、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、以及施工图审 查机构监督检查。进一步完善勘察设计企业信用评价标准,组织 实施勘察设计企业信用评价,同时研究勘察设计从业人员信用评 价制度。

  4. 实行社会投资低风险项目施工图免审查制度,推进施工图 “数字化交付”。按照全市行政审批改革要求,推行社会投资低 风险项目施工图免审查,试行告知承诺制,加强对免审图项目事 中事后监管;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施工图“数字化交付”实施 办法,实现工程设计、施工、竣工验收等过程施工图、竣工图数 字化,进一步提升勘察设计信息化水平。

  5. 做好行业企业服务。充分利用全国资质审批改革试点省份 政策优势,支持引导勘察设计企业资质增项、升级,重点扶持综 合资质和行业高等级资质申报,引导帮扶勘察设计企业做大做 强,鼓励支持工程设计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、全过程咨询业务。

(二)全面推进绿色建筑

 6.推进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。全市绿色建筑竣工面积占新建 民用建筑比例达到 85%。加强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方案审查、施工 图设计、绿色建筑过程监管、绿色建筑竣工验收等环节管理确保 绿色建筑各项技术措施实施到位。加强对绿色建筑星级标识评 价、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的监督和指导,鼓励高星级绿色建筑建设, 研究实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。

7.开展绿色建筑发展评估。对照《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 落实合肥市绿色建筑发展条例的实施意见》(合政〔2018〕63 号)等文件要求,会同相关部门对绿色建筑发展工作落实情况和 取得的成效开展总结评估,推广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。

8.健全绿色建筑技术标准。完成《居住建筑绿色设计标准》、 《公共建筑绿色设计标准》和《绿色建筑施工验收技术规程》等 地方标准的编制,将绿色建筑基本要求纳入工程建设技术规范。 组织编制 2020 年度合肥市绿色建筑行业发展报告和《合肥市“十 四五”绿色建筑发展规划》。

(三)推动建筑能效提升

9.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。落实新建建筑全面执行 65%节能设计标准,继续强化建设、设计、施工、图审、监理、测评等参 建单位的主体责任,加强实施过程监督,严格落实违规惩戒制度, 确保全市建筑节能标准设计执行率和施工执行率达到 100%。

10.深入推进建筑能效提升。全面完成国家公共建筑能效提 升重点城市建设工作,新增 70 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项目。 完成《公共建筑节能改造节能率核定技术规程》及《合肥市公共 建筑能效提升技术服务指南》的编制。

11.加强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。推动太阳能、浅层地热能等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,推进多能互补区域分布式能源系统应用, 城镇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比例达到 65%以上,太阳能建筑一体化 应用项目面积不小于 800 万平方米。

12.推进能耗监测平台建设。推进市级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 设,并与省级能耗监测平台互联互通。将高校、医院、商场、宾 馆等高能耗公共建筑纳入监测,为行业监管、节能服务、节能改 造等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。新入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筑 不少于 20 栋。

(三)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

13.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。加快形成适应我市建设需要 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和产品,推动预制墙板、叠合楼板、楼梯 等通用部件标准化绿色生产,降低设计施工难度和生产成本,完 善设计选型标准,研究编制保障性住房标准化户型和装配式装修 应用清单,提高标准化部品部件使用比例。

14.推动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。创建新型建筑工业化技术创 新中心,发布装配式建筑设计企业目录,首批 5-10 家,优选装配 式设计领头人(工作室)3-5 个,引领装配式建筑正向设计,推 动多专业协同、一体化集成。加快装配式建筑结构高效连接技术、 装配技术、建筑机器人等智能建造技术产品研发,持续推动创新 成果转化。

(五)推广绿色建材

15.积极推广绿色建材应用。继续推动我市绿色建材认证评 价工作,逐步建立绿色建材目录制管理,加大政府投资工程、重 点工程、市政公用工程、绿色建筑和生态城区、装配式建筑等项 目中绿色建材应用力度,出台绿色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核算 办法。

16.推动建筑墙材转型升级。力争有 7 家企业产品通过绿色 建材认证,培育和发展 1-2 家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,引导和 培育 2-3 家绿色化、规范化、标准化的龙头企业。促进新型墙材 与绿色建筑、装配式建筑深度融合,重点推广石膏装配式墙体和 自保温烧结砌块墙体;培育 1-2 家综合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绿色墙 材产品的生产企业。

(六)推进科技进步,强化标准引领

17.建立和完善企业科技创新平台。综合甲级设计企业和特 级建筑业企业应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,鼓励甲级资质勘 察设计企业及一级总承包建筑业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,配备专职专业技术人员,加大科技经费投入,开展科技活 动,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及科研活动成果纳入信用评价考核。

18.大力推进以 BIM 技术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集成应用。 研究制定推广应用 BIM 技术支持政策,在装配式建筑、高星级绿 色建筑、政府投资大型公共建筑、轨道交通、综合管廊等项目中 推行 BIM 技术应用,鼓励社会投资项目 BIM 技术应用,提升行业 信息化应用水平。开展第二届全市建筑信息模式(BIM)技术应 用竞赛。

19.推进行业科技进步。支持企业开展工程实践创新,开展 建筑碳达峰目标下,超低能耗建筑、既有公共建筑能效提升等相 关课题研究。推进建设科技成果有效转化,提高项目管理、技术 创新和资源整合能力,不断提高工程总承包、BIM、智能控制、 新型模板、海绵城市、余热废热利用等新技术应用。引导支持各 级科学技术奖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和各级工法申报。

20.做好标准规范申报和编制工作。重点组织装配式建筑、 轨道交通、消防技术、绿色建筑等领域地方标准申报和技术导则 编制工作,引导鼓励企业申报和编制团体标准。指导《公共建筑 节能改造节能量核定规程》、《综合管廊运行维护技术规程》、 《城市生命线工程(地下管网)运行监测系统技术规范》、《住 宅二次供水泵房建设标准》和《城镇污水源-网-厂-河一体化处 理技术规程》等地方标准按计划完成编制工作。

附件:建筑节能与设计科技重点工作目标任务

40.png